春雷响 万物生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意为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但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为此,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这一个是以动物的习性命名的。
惊蛰到来,正是春耕季节,为了让幼儿多方面地了解节气与气候、农事的关系,2023年3月温江区和居路幼儿园中二班开展了“惊蛰”主题教育活动。
了解惊蛰习俗
融融春光、万物生长,中二班的小朋友们也跟着老师一起来了解起了惊蛰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慧眼识惊蛰
惊蛰至,春雷响,万物醒。快瞧,中二班的小朋友出去寻找春天了!看看惊蛰前后自然万物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园里不仅各种花儿都开了,地上的小草也长出来了,小兔子和小鸡都出来散步了,还发现了小蚂蚁。
巧手绘惊蛰
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心中的美妙画卷,诠释一种别样的春暖花开。快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绘惊蛰”的吧! 小朋友们不仅用笔“绘惊蛰”,还用黏土制作了漂亮的花朵~
惊蛰“备耕”记
惊蛰时期,各地陆续进入了春耕时节。老师们带领幼儿通过整理种植区、拔草、松土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惊蛰春耕忙”的农事特点,让幼儿感受了惊蛰带来的文化趣味,体验了农耕的辛苦与乐趣。
惊蛰养生记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我们要加强锻炼,保持健康体魄!
惊蛰温馨提示
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阴雨天气多,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感冒。万物苏醒,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所以小朋友们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注意卫生,不要吃生冷食物,加热后再食用。使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日常的保健也是十分重要的。
1夜卧早起
春季日照时间渐长,应早睡早起,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基础上,让幼儿增加活动,尤其现在居家期间更要注意保持孩子日常运动量。
但要避免孩子出汗太多,毛孔开泄,遭受风寒侵袭而诱发感冒。此时阳光充足,又能增强钙的吸收,有助于幼儿提高机体抵抗力和骨骼生长发育,是长个的好时间哦~
2春不忙减衣
惊蛰常有倒春寒现象,故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这个时候衣着可下厚上薄,穿衣遵循“背暖、肚暖、足暖,头和心胸要寒”的要领,以手脚暖、背后无汗为大原则。当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
3预防疾病 避免过敏
进入惊蛰,多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是流感、腮腺炎、脑膜炎等传染病的高发期。尽量少带幼儿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房间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
惊蛰一过,百花盛开,空气中扬着花粉、柳絮等,如果幼儿对花粉等过敏,应尽量减少户外暴露的时间,外出时要戴口罩。
惊蛰唤醒了春天的梦,迎来了繁花似锦的季节,让我们且听风吟,且闻鸟语邂逅最美的花开。





















